近年來備受詬病的研究生教育即將迎來重大變革。教育部14日發布《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各地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要更好地發揮課程學習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切實轉變只重科研忽視課程的實際傾向。
記者查閱得知,這是自2014年3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以來,教育部首次就研究生課程建設發出專項文件。其內容明晰、細致,從強調課程地位、明晰課程體系導向,到完善課程審查、選課、研究生考核、導師評價激勵機制等,幾乎涵蓋了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
轉變重科研輕課程傾向
“課程學習是我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重視課程學習,加強課程建設,提高課程質量,是當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緊迫任務?!薄兑庖姟访鞔_培養單位應科學認識課程學習在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切實轉變只重科研忽視課程的實際傾向,把課程建設作為學科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課程質量作為評價學科發展質量和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指標。
在投入機制上,《意見》強調,培養單位要統籌使用各類經費,加大對研究生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的常態化投入,把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工作納入學校和院系工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加大考核評價指標權重,提升課程教學工作地位。
課程體系以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
課程怎么開,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此前高校普遍存在“老師研究啥就開啥”等情況。今后,這樣“因人設課”的做法被明令禁止。
《意見》明確提出研究生課程體系應“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拓寬知識基礎,培育人文素養,加強不同培養階段課程體系的整合、銜接,避免單純因人設課”。在課程設置上,要科學分類,根據需要按一級學科設置課程和設置跨學科課程,并特別指出要“增加研究方法類、研討類和實踐類等課程”。
為保證豐富、優質的課程資源的供給,《意見》要求加大課程開發投入力度,建立開放性、競爭性課程設置申請機制;增加開設短而精的課程和模塊化課程;探索將在線開放等形式的課程納入課程體系的機制辦法;鼓勵培養單位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開設實踐性課程等。